教你如何撰写失效分析报告中的结论
作者:赵骏 失效分析报告是通过各种材料测试实验及工艺模拟试验,对材料在制造、服役过程中出现失效的原因进行分析的一种文件。对于报告需求方而言,失效分析报告最直接的目的有二,一是明确材料失效的责任由谁承担,或者相关方各自承担多少比例的责任。二是为进一步改进结构设计或者加工工艺指明方向。基于这两个目的,在失效分析报告结论部分撰写时就必须有与之相对应的写作原则、行文结构和行文技巧。 就三个方面进行展开叙述 一、 失效分析报告结论部分的写作原则:
1、 准确、简明。由于失效分析需要大量的数据做支撑,篇幅都会很长。这种几十页甚至上百页的文件对于报告需求方而言实际意义并不大,报告需求方的技术人员只希望在拿到报告后,用最短时间找出自己所需要信息,而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翻到报告的最后直接看结论。因此结论部分必须准确、简明,句型简短,表意准确,一目了然。结论部分非常忌讳出现可能、大致等不确定语言。
2、 用词规范。基于材料学的理论研制出各种性能的材料,在制造或服役过程中出现各种性能不满足的情况,通过失效分析的手段,辨别出导致这种不满足的原因,再回到研制材料的过程中进行改进。整个过程遵循着理论到实际再到理论循环前进的哲学思想。科学的严谨性和工程实践的浩大,决定着失效分析这座桥梁必须要确保各方无障碍沟通交流,避免任何小的偏差带来的误解,因此结论的撰写必须严格采用标准或者通用术语。
3、 逻辑清晰。失效分析工作是一个系统工作,遵循着一定的逻辑顺序。例如,“宏观实验先完成,微观实验后完成。”“无损实验先完成,破坏实验后完成。”因此在进行结论写作的时候,也必须有逻辑顺序。这样不仅是为了符合多数人的阅读习惯,更重要的是这种逻辑顺序隐含着将所有实验得到的证据穿在一起形成证据链,进而支撑报告撰写人得出的结论的重要意义。结论部分的逻辑混乱会让送检方拿到报告后产生困惑,甚至导致对报告撰写人技术能力的怀疑。
二、 失效分析报告结论部分的行文结构:
1、 结论部分必须分成几个段落。行文结构这样处理是为了突出重点,理清逻辑顺序。如果结论部分只有一个段落,则撰写时会把结论、证据等全部混在一起,非常混乱。
2、 建议结论部分可以按照两种行文结构形式来进行表述。1.结论——对失效有影响的证据——改进建议。2.对失效没有影响的证据¬¬——对失效有影响的证据——结论¬——改进建议。
第一种行文结构采用演绎的逻辑推理方式,首先确立一个结论,然后找出相关的证据证明这个结论,最后在支撑结论的证据中找出可以改进的地方,确定可行的改进建议。第二中行文架构采用归纳的逻辑推理方式,首先提出实验作出来的各种证据,然后根据证据的相关性,整理出证据链,进而归纳出结论。再根据证据链,提出改进建议。
三、 失效分析报告结论部分的行文技巧:
1、 结论用一句或两句话来进行描述,最好采用的句型结构如下:“经过实验及综合分析,引起XXX失效的原因是……。”后面跟的失效类型必须是标准或者专业词汇。
2、 证据的罗列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按照实验进行的时间顺序进行罗列。第二种是根据从宏观到微观,从微观到细观的顺序进行。
证据的罗列不需要具体的数据,只需要说明是否对失效有影响,例如“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说明材料的材质是符合标准要求的。金相宏观分析结果表明,材料无冶金缺陷。”证据罗列完成后,需要对重点的证据如何导致失效发生有一个简短的说明,说明不需要太多理论,通过简单的物理或者化学原理能说明问题即可。
3、 改进建议部分,要切实可行。比如,一个齿轮表面脱碳引起的疲劳断裂,改进建议就是要在工艺上提出如何减轻脱碳。如果建议改用真空热处理工艺,虽然效果是可以的,但是真空热处理炉设备造价高昂,在工艺上实现就是不经济的。改进建议可以写成,表面涂刷保护剂,隔绝外界氧气抑制齿轮表面脱碳。
4、 用语的规范性要求,结论要符合科学研究的规范。证据部分要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比如,文中写到“宏观检验发现,在焊接接头的焊缝区发现了未熔合未焊透焊接缺陷。”这种写法就是错误的,不符合GB/T6417.1-2005《金属熔化焊缺欠分类及说明》,必须写成“……未熔合未焊透焊接缺欠。”在工艺改进建议部分,也要遵循工程应用领域的规范要求,这里是可以使用部分通用词汇,比如“建议改用合适的淬火液,消除淬火产生的“软点”,提高零件表面的疲劳性能……” 。“软点”一词的书面的说法是调质后的零件表面出现硬度不均匀,差异较大的现象。虽然这个词不出现在标准规范中,但在工厂里的技术人员都会采用这个词来描述这种现象,因此失效分析报告的结论中是需要使用的。
结语
本文就失效分析报告中最重要的结论部分的写法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说明,希望能给失效分析工程师提供参考的依据,也同时希望能帮助阅读失效分析报告的技术人员能够快捷地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