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great   发表于 6 小时前 |栏目:书籍推荐 |分类:气体资源
  • 书籍名称 :钢铁烧结烟气多污染物过程控制原理与新技术
  • 编著人员 : 甘敏,范晓慧
  • 出版单位 : 隐藏内容
  • 出版时间 : 2019
  • 涉及领域: 环境书籍 » 空气书籍
  • 推荐等级: ★★★
钢铁烧结烟气多污染物过程控制原理与新技术

目录

前言
章  钢铁绿色制造及烧结清洁生产现状
1.1  钢铁工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1.2  烧结污染物排放与清洁生产现状
1.2.1  烧结能耗和污染物排放
1.2.2  烧结清洁生产与污染物排放标准
1.3  烧结烟气污染物控制现状
1.3.1  COx控制技术
1.3.2  SO2控制技术
1.3.3  NOx控制技术
1.3.4  颗粒物控制技术
1.3.5  多污染物控制技术
1.4  污染物过程控制的意义及思路
1.4.1  过程控制对整体减排的意义
1.4.2  过程控制技术思路
参考文献
第2章  烧结烟气污染物排放特征
2.1  烧结过程烟气排放规律
2.1.1  烟气温度、流量及负压变化规律
2.1.2  气体污染物排放规律
2.1.3  PM10、PM2.5及重金属排放规律
2.2  烧结烟气污染物整体排放特征
2.2.1  气体污染物排放特征
2.2.2  颗粒态污染物排放特征
2.2.3  二?英排放特征
2.3  烟气特征区域划分
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生物质能烧结原理与减排技术
3.1  生物质燃料的物化特性
3.2  生物质燃料燃烧特征与气化特性
3.2.1  燃烧特征及其动力学
3.2.2  气化特性及其动力学
3.3  生物质燃料影响烧结的规律
3.3.1  对烧结矿产量、质量指标的影响
3.3.2  对烧结矿成分的影响
3.3.3  对烧结矿冶金性能的影响
3.4  生物质燃料对烧结污染物减排的影响
3.4.1  对COx减排的影响
3.4.2  对SO2减排的影响
3.4.3  对NOx减排的影响
3.5  生物质燃料影响铁矿烧结的机理
3.5.1  对燃烧前沿的影响
3.5.2  对燃料燃烧程度的影响
3.5.3  对燃烧带气氛的影响
3.5.4  对料层温度的影响
3.5.5  对烧结矿矿物组成的影响
3.5.6  对烧结矿微观结构的影响
3.5.7  影响机理分析
3.6  基于调控生物质燃料性能的强化烧结技术
3.6.1  优化炭化工艺
3.6.2  成型预处理技术
3.6.3  生物质改性技术
3.7  基于生物质与煤同步炭化的强化烧结技术
3.7.1  生物质型焦特性的研究
3.7.2  生物质型焦与秸秆炭/焦粉的燃烧性比较
3.7.3  生物质型焦的烧结应用效果
3.8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低NOx烧结原理与新技术
4.1  烧结NOx生成机理及来源分析
4.1.1  烧结NOx生成机理
4.1.2  烧结NOx来源
4.2  工艺参数对NOx排放的影响
4.2.1  混合料水分的影响
4.2.2  焦粉的影响
4.2.3  生石灰的影响
4.2.4  碱度的影响
4.2.5  料层高度的影响
4.3  燃料性质对NOx生成的影响
4.3.1  燃料氮含量的影响
4.3.2  固定碳含量的影响
4.3.3  挥发分含量的影响
4.3.4  燃料反应性的影响
4.3.5  燃料粒度的影响
4.4  烧结原料及产物对NOx生成的影响
4.4.1  铁氧化物的影响
4.4.2  熔剂的影响
4.4.3  铁氧化物和熔剂混合物的影响
4.4.4  烧结过程生成物的影响
4.5  燃烧条件对NOx生成的影响
4.5.1  燃烧温度的影响
4.5.2  气氛的影响
4.6  燃料分布对燃烧和NOx生成的影响
4.6.1  制粒小球中燃料的分布状态
4.6.2  燃料分布对燃烧的影响
4.6.3  燃料分布对NOx生成的影响
4.7  基于燃料预处理的低NOx烧结技术
4.7.1  燃料预处理对燃烧过程NOx生成的影响
4.7.2  燃料预处理对制粒的影响
4.7.3  燃料预处理对烧结指标和NOx排放的影响
4.8  基于燃料预制粒的低NOx烧结技术
4.8.1  预制粒工艺
4.8.2  预制粒物料比例对烧结的影响
4.8.3  预制粒物料比例对NOx排放的影响
4.8.4  生物质燃料替代部分焦粉强化技术
4.9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烟气循环烧结原理与新工艺
5.1  循环烟气对烧结指标的影响
5.1.1  O2含量的影响
5.1.2  CO2含量的影响
5.1.3  H2O(g)含量的影响
5.1.4  CO含量的影响
5.1.5  气体温度的影响
5.1.6  循环烟气的适宜组成
5.2  污染物在循环过程的反应行为
5.2.1  反应热力学分析
5.2.2  CO的燃烧行为
5.2.3  NOx的催化还原
5.2.4  SO2的吸附反应
5.2.5  与常规烧结工艺的对比
5.3  烟气循环对烧结成矿的影响
5.3.1  对烧结气氛的影响
5.3.2  对料层温度场的影响
5.3.3  对烧结矿物相组成的影响
5.3.4  对烧结矿微观结构的影响
5.4  烟气循环模式的构建
5.4.1  烟气循环烧结设计原理
5.4.2  不同循环模式的循环烟气特性
5.4.3  循环模式对烧结指标的影响
5.4.4  循环模式对烧结矿微观结构的影响
5.4.5  循环模式对烧结矿冶金性能的影响
5.4.6  循环模式对烧结烟气排放的影响
5.4.7  烟气循环工艺比较
5.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  烧结PM10和PM2.5特性及控制技术
6.1  烧结烟气PM10、PM2.5理化特性
6.2  影响烧结烟气PM10、PM2.5排放的因素
6.2.1  水分的影响
6.2.2  焦粉配比的影响
6.2.3  制粒时间的影响
6.2.4  原料条件的影响
6.3  烧结过程PM10、PM2.5的生成机理
6.3.1  在干燥预热阶段的生成行为
6.3.2  在燃烧前期的生成行为
6.3.3  在燃烧后期的生成行为
6.3.4  在熔融阶段的生成行为
6.3.5  PM10、PM2.5的生成机理
6.4  料层对PM10、PM2.5的吸附行为
6.4.1  湿料带厚度的影响
6.4.2  湿料带水分的影响
6.4.3  混合料粒度分布的影响
6.4.4  湿料带吸附PM10、PM2.5的机理
6.5  PM10、PM2.5在料层的解吸行为
6.5.1  湿料带吸附PM10、PM2.5后的化学组成变化
6.5.2  PM10、PM2.5在高温过程的解吸特征
6.5.3  有害元素在高温过程的解吸行为
6.5.4  PM10、PM2.5排放与其生成-迁移的关系
6.6  基于分层布料调控PM10、PM2.5排放的技术
6.6.1  料层中有害元素的脱除规律
6.6.2  分层布料对PM10、PM2.5排放的影响
6.6.3  分层布料对烧结和有害元素脱除的影响
6.7  基于黏结剂强化料层吸附的PM10、PM2.5迁移调控技术
6.7.1  黏结剂强化料层吸附PM10、PM2.5的效果
6.7.2  黏结剂强化PM10、PM2.5集中排放的效果
6.7.3  黏结剂强化料层吸附PM10、PM2.5的机理
6.8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7章  烧结烟气污染物综合控制技术探讨
7.1  基于烟气减量与生物质减排的综合技术
7.1.1  燃烧和传热行为
7.1.2  对烧结指标的影响
7.1.3  综合减排效果
7.2  基于集中排放的PM2.5综合控制技术
7.2.1  PM2.5集中排放区烟气特点
7.2.2  PM2.5集中区布袋除尘方法
7.2.3  活性炭吸附
7.3  过程控制耦合低成本净化工艺
7.3.1  过程综合控制技术
7.3.2  分段脱硫脱硝工艺
7.3.3  并联式活性炭脱硫脱硝工艺
7.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内容摘要
《钢铁烧结烟气多污染物过程控制原理与新技术》主要介绍作者在钢铁烧结烟气多污染物过程控制原理与新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钢铁烧结烟气多污染物过程控制原理与新技术》共7章。章介绍烧结烟气污染物排放和控制现状;第2章揭示烧结烟气污染物的排放规律与特征;第3章阐明生物质燃料影响烧结的机理,开发强化生物质能烧结的技术;第4章研究烧结过程NOx生成行为和影响因素,开发低NOx烧结技术;第5章揭示烟气循环烧结的基本原理,构建适宜的烟气循环烧结模式;第6章研究PM10、PM2.5的排放特性、生成机理及迁移机制,开发调控PM10、PM2.5迁移的关键技术;第7章探讨源头减排、过程控制与末端治理有机耦合的高效减排技术。


游客,本帖隐藏的内容需要积分高于 12 才可浏览,您当前积分为 0

说明:本站所有资源仅供学习与参考,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将由您自己承担!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发帖前要善用【论坛搜索】功能,以免资源重复发布;

如果吧里没有您要寻找的资源,请在【求资源】版面发帖求助,得到应助请及时结帖;

如何回报帮助你的吧友,一个好办法就是给对方【顶帖】,顶帖不加分不扣分,但可以让对方的帖子靠前让更多的人看到!

回复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作者相关信息

极品资源推荐

热门资源推荐

最新资源推荐

高分悬赏

热门Tag标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